說起來真的是被喜愛地酒的人所愛的日本酒,這就是『七本鎗』
釀酒最重要的素材,就是,米與水。
想要釀出美味的地酒嗎?想要釀出美味的日本酒嗎?
就算會隨著釀造者的個性有很大的不同,但若只聚焦在素材上的話,這兩個不同的目標可說是有很大的分歧。
『富田酒造』屬於前者,『七本鎗』就是一個好例子。
「『富田酒造』雖然使用4種滋賀縣產的米,但主要是用”玉榮”。佔了整體的75%。水,則是汲取以前至今就在酒造裡的井水來使用。奧伊吹山系的伏流水水質中軟,是我們釀酒不可或缺的自然恩惠」富田氏說。
前面提到,木桶的急速降冰,就是用這個井水冷卻而成。
「這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出色。能做得到這樣的酒藏很少,我認為本來日本酒就應該是要這樣的」松本氏說到。
特別是關於米,因為有山田錦或五百萬石等主流等級的酒米,從其他府縣的優秀農家進貨,釀出美味的日本酒是可行的。不過『富田酒造』追求的是,美味的地酒。使用當地的米、當地的農家、當地的水,在當地的酒藏釀造才有其意義。
「我剛回到酒造時,其實,依賴的不是縣產的米。但是,我想這是錯的,紮根於地酒的”地”才能掌握整個概念的大方向。之後,跟篤農家*結緣至今到現在都還在受他們照顧」富田氏說。
不過「玉榮」在釀酒來說是稍微困難的品種。例如,相對於成為雜味原因的蛋白質含量較少的酒米,「玉榮」會比較多,一般來說比較不討喜。就算這樣「用我們的技術來補足就好」而在2001年開始契約種植。透過進行釀酒和種米的長濱市,致力在以「湖北」(琵琶湖北側)為名的地酒推廣。
「這件事看起來感覺好像很簡單,其實非常的困難,沒有覺悟的話是做不到的。米、農家、地區。需要從正前方互相面對的精神」松本氏說。這必須回顧過去富田氏到達今日境界花費了多少年才能夠理解。
「一開始,”玉榮”完全無法活用。不讓它休眠的話味道出不來,也曾有庫存過量的時候。在當時,因為很流行華麗的日本酒,自己釀的酒是極為稀少且土氣的。現在已經掌握精隨,也已經能夠快速出酒了」富田氏說。這是富田氏不曾鬆懈徹底鑽研,為了讓品質提升與農家兩人三腳一路走來的羈絆所誕生的贈禮。比起其他日本酒付出好幾倍的時間與勞力,從持續不斷追求只有「湖北」才做得到的日本酒而誕生的,就是現在的『七本鎗』。
「來到這裡感受到的,首先再怎麼說都是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的存在。幾乎位於滋賀縣的中央,佔了大約1/6面積的水之寶庫。標高也有120公尺,因為是舊街道,能夠知道從以前水與人的關係就十分密切。在這樣的環境中培育的米『富田酒造』就用了22公頃。這不僅只是為了堅持製做地酒,守護田地、再由此維持生態系統,進一步也為雇用農家而生。當在地的人對地域放棄時就完蛋了。正確循環的根源,我想就是以正確方式釀造的『七本鎗』。這是富田先生才做得到的事。其實,以使用”玉榮”為主的酒藏也只有『富田酒造』一個」松本氏說。
在日本,據說約有1300家酒藏(國稅廳,清酒製造業的狀況,平成30年度調查)。
「若是各個酒藏各自將地酒特別化,日本酒會更加有趣」兩人說到。
能夠朝向這樣相同的未來熱烈對話的,或許也只有在同一個酒藏渡過同樣的時間一邊釀酒才能辦得到呢。
同一時間在同樣場所釀酒因為共享所以才能發現的事情有很多。「對於目前這個狀況該如何是好的議論,也要一起釀酒才能聊」兩人說到。
剛蒸好的米。香氣豐郁有光澤。同時,從這開始就是速度決勝負的溫度調整作戰。「喝的時候,就算是力道強勁的口感,也因為輪廓很鮮明,所以會漂亮的倏地消失。這就是"玉榮"才辦得到的」富田氏說。
「到現在井中仍然不斷湧出水。大自然真的很偉大。水對於釀酒來說就是生命線。就是這水在支持著『富田酒造』呢」松本氏說。
「日本酒不僅是液體。環境、釀造者、思想等等,釀酒把全部都納入濃縮在這一瓶之中。釀酒的出處越是狹窄就越濃厚,非常有趣。不過,表現是寬廣的。因為地區無法被移動,但瓶子可以在世界上移動。為了讓各式各樣的想法傳達給更多人,今後也會不斷努力下去」富田氏說。
Photographs&Movie Direction:JIRO OHTANI
Text&Movie Produce:YUICHI
KURAMOCHI
【專題主頁】緊密跟隨失去一切的酒職人的人生。松本日出彥,再一次挺身而起。
留言
張貼留言